2025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蓝图。本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努力推动江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回顾
1.经济稳中有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市政府稳住经济大盘,强化保障措施。高效运行稳增长专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兑付产业强市资金9.23亿元。41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四张榜单,新增上市企业2家、累计达61家,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29亿元,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一连冠”。
2.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坚持优存量、拓增量、强变量三管齐下,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5%,智改数转深入推进,完成922家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成功召开第四届江阴发展大会暨经贸洽谈会,全年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8个,盛合晶微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等超百亿元项目正式开工。
3.创新支撑增强:“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深入实施,“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加速形成。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5个,清华大学精密光电研发中心签约落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65家,新增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367家。
4.城乡面貌焕新:完成第十三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整体规划和青山未来社区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各类专项规划。江阴高铁站正式启用,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城际轨道交通S1线试运行,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右线贯通。启动35个城市更新单元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
5.生态环境优化:获批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试点,创新建立排污总量储备保障新机制。完成农村土地集中流转率达81%建成高标准农田2.36万亩,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3963亩等。
6.改革开放深化: “4+1”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功能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全面拓展。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线下展会232场获评“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35个。
7.民生福祉提升: 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80.2%。全市唯一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成特色研学基地3处。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设。 二、2025年工作安排
1.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2.产业发展策略: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集成装备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
3.科技创新引领:深化“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
4.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开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5.改革开放深化:“一网通办”平台功能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全面拓展。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线下展会。
6.民生福祉增进: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举办。 2025年江阴市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