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下是对十七大精神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高举旗帜,坚定信念 十七大主题鲜明地强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面旗帜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旗帜,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继往开来,科学发展
1.总结历史经验:大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宝贵经验。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认真加以解决。回顾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关注民生,促进和谐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广大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健康,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加强党建,提高执政能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发展的行动纲领,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