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三门峡工作报告)
一、工作回顾
1.经济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经济保持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增长,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良好,煤电铝等支柱产业继续壮大,特色工业竞争力增强,企业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农业与农村经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牧、果、林三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林业项目投入,人工造林面积较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菜、菌、烟、药、草等特色产业效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城市建设:按照自然山水城市的建设目标,快速通道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三大沿(黄)公路实现砂石路通车,青龙涧河
一、二期治理标准提高,形成两岸带状公园,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市区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4.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新建高中,增加校舍面积和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国土、森林资源管理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城乡电网改造进展大,供电质量提高。广播电视和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
5.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治市,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民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城市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渠道有待拓宽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三、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