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工作报告:砥砺前行,共创辉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报告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4年,襄阳市经济总量预计突破6000亿元,连续8年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产业转型成效显著,获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骆驼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政策,锚定一个目标、壮大两大产业、拓展三大领域、实施四大项目,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低压电池行业龙头企业。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襄阳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武汉东湖、襄阳、宜昌三家高新区进入全国50强。同时,襄阳市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例如,骆驼集团通过加大研发扶持力度,推动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 襄阳市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同时,襄阳市还注重解决“基层缺人”和“无产不富”等问题,联动建立“科技—农业—市场”有机链接,助力科技兴农、产业富农。 (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新进展 襄阳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支持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同时,襄阳市还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等环保交通工具。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二是部分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
1.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汉江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消费需求恢复和扩大。
2.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围绕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3.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加快建设襄阳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二)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1.打造协同创新“金三角”:加强与武汉、宜昌等地的合作,共同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
2.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3.培育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1.提升都市圈能级和功能:加快推进都市圈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襄阳东津城市新中心。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四)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襄阳市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新篇章中的襄阳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