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回望与展望
一、引言 本报告全面回顾了番禺区在经济、民生、环境等多领域的工作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二、2023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95亿元,增长4.6%,总量全市第四。规上工业总产值2937.4亿元,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623.55亿元,增长11.7%。其他经济指标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也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二)重点功能片区扩面提质 南大干线经济带加速成型,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扩区;长隆万博商务区获评全市首个“广州软件名园”称号;广州南站TOD、中铁建华南区域总部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亚运大道经济带三大组团建设全面提速。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荣获“全省工业稳增长评估优秀区”称号。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因湃电池、锐湃电驱等项目建成投产,广汽埃安入选全球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服务业全面复苏,文体娱乐业增长约1.7倍,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2.1%和121.5%。创新动能持续提升,R&D占比3.4%,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737家。 (四)产业空间拓展成效显著 高质量完成《番禺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土地整备高效推进,全年完成土地整备3400亩,供应产业用地28宗1522亩。存量工业用地提容取得突破性进展,批复项目22个,总面积1316亩。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加快推进,新增沙头街汀根村纳入改造试点。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落实相关行动方案,广佛全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加快建设。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行政审批告知承诺闭环管理”获评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企业建设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项目从交地到工程竣工的建设时间平均压减约100天。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新获发明专利授权4064件。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全区实有市场主体40.24万户、增长12.07%。招商引资重点发力,全年签约项目、注册项目、落地项目达近年新高。 (六)城乡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枢纽功能持续强化,南大干线全线通车,地铁7号线二期开通运营,新(改)建非机动车道48公里,多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完成,公交线路得到优化。“百千万工程”迈开步伐,“一镇一业”建设有力推进,新增农业龙头企业,莲花山中心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一村一品”建设成效突出,石楼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城市更新有序实施,多个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七)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开办公办中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一批学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广州富力国际医院如期动工。养老服务不断完善,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多项赛事活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八)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治水攻坚强力推进,投入资金约3.8亿元,新建污水管道58.66公里,5个新建净水厂项目按计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明显,PM2.5浓度大幅下降。土壤及固废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完成违法用地整改881.67亩。绿化美化成效显著,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碧道13.9公里。 (九)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与思路 锚定“智造创新城”定位,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高水平开放门户。 (一)总体目标 到2028年,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创新能力更强,城乡融合更协调,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大局更稳定。 (二)主要思路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番禺;五是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六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狠抓重大平台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建设,打造重大合作平台。推动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高标准谋划构建“一基地一带两园”汽车产业生态空间新格局,推动汽车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商圈。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等商业载体建设,办好国际购物节等活动。 (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琶洲智数创新区等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发展。实施“番禺人才生态30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五)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项目投产。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活渔业文章。 (六)打造交通强市 推进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商圈。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等商业载体建设,办好国际购物节等活动。 (八)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琶洲智数创新区等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发展。实施“番禺人才生态30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九)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项目投产。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活渔业文章。 (十)打造交通强市 推进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十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商圈。推动太古聚龙湾、华润万象SKP等商业载体建设,办好国际购物节等活动。 (十二)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琶洲智数创新区等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发展。实施“番禺人才生态30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十三)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项目投产。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做活渔业文章。 (十四)打造交通强市 推进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番禺区将在过去成绩基础上,砥砺前行,努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