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
一、引言 概述梁平县的发展背景与重要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梁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梁平作为重庆东北部的重要区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的目的及意义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2024年梁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提出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指导。通过本报告,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梁平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2024年工作回顾 经济发展成果 - 工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21.8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投资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5%。其中,集成电路规上企业产值增速41%,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31%。 - 招商引资:获批全市首批低空空域试点区和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全年新签约项目37个,开工27个,投产26个,到位资金50.3亿元。 - 科技创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数字化车间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建成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平台。 城乡建设进展 -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启动高铁站改扩建前期工作,建成通车多条道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 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双桂田园景区、明月山酒店等项目,优化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 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民生保障与改善 - 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学校增加学位,提升教育质量。 - 医疗: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社会保障:落实就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 主要问题梳理 尽管梁平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等。 面临的挑战分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梁平县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对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2025年工作计划 总体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以上等目标。 重点工作领域 - 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建设,围绕无人机等研发制造,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 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 城乡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生态环保:巩固拓展“两山”转化成果,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具体举措与策略 产业创新发展举措 - 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集成电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引进一批低空经济领域的优势企业和项目。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计划 -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民生福祉提升方案 -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保障措施 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土地、能源等资源配置和管理,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监督评估与绩效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挂钩,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