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在过去一年中,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是对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详细阐述: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2024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也是江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江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持续深化“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1.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7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7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52.18亿元,42家企业入围四大类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二连冠”。
2.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实施更新改造重点项目150个,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入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增长45%,江阴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以上。
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智能标杆189个,海澜之家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预计实现营收590亿元;利邦厨具成为江阴首家美股上市企业,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 二、动能活力加速迸发,改革转型成效显著
1.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6项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市级综合窗口改革实现多个部门事项“一窗办理”;完成水资源费税改革。
2.重点项目支撑有力: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增长3.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22%;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8个,其中50亿元以上2个。
3.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成投用科创载体85.25万平方米,新增无锡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10家,清华大学深空技术中心揭牌成立;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143家,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01家。
三、城乡面貌精彩蝶变,建管并举成效显著
1.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沪武高速扩建江阴段、S229江阴段全面开工。
2.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体检,统筹推进多个城市更新单元,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虹桥路、中街等道路街巷实现功能品质提升。
3.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高新区成为江阴首家国家级绿。
四、未来展望与规划 展望未来,江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具体而言,将抓产业、扩总量、抓转型、优存量、抓项目、拓增量、抓科创、强变量、抓“三外”、添份量。同时,还将推动发展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江阴市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